心悸知多少
心悸的概述、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断、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心 悸
一、概述
心悸又称心悸病,属内科疾病的心系疾病。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自觉惊慌不安,不能自主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因惊而悸谓之惊悸,时作时止,病情较轻;无所触动而悸谓之怔忡,发作无时,病情较重。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心系、脑系疾病常见心悸,肺系疾病、虚劳类疾病、瘿气等病中亦常出现心悸。
现代医学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神经官能症、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二、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证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该病。
三、临床表现
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为心胆虚怯;头晕目眩,纳差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沉细,为水气凌心;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咳痰,舌暗,脉沉细或结代,为心脉瘀阻;症见心烦心悸、口苦失眠、多梦易惊、面赤气粗、便秘尿赤,甚则神志失常、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躁妄动,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面红目赤,狂躁谵语,痰黄稠为痰火扰心。
四、检查
1.体格检查
如怀疑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时,应重点检查心脏有无病理性体征,即有无心脏杂音,心脏增大以及心律改变等,有无血压增高、脉压增大心悸水冲脉等心脏以外的心脏病体征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有无贫血多汗及甲状腺肿大等也应仔细检查避免遗漏。
2.实验室检查
若怀疑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低血糖或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时可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测定血清T3、T4甲状腺吸碘率、血糖、血、尿儿茶酚胺等。怀疑贫血时。可查血常规必要时可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涂片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3.其他检查
最重要的是心电图检查,且方便快捷患者无痛苦心电图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有无心律失常还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的性质。若静息时心电图未发现异常可嘱患者适当运动或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怀疑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为进一步明确病因,还可进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心脏病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五、诊断
1. 病史、症状及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并仔细进行体检外,一般应作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必要时作超声心动图、X线胸透或摄片、抗“0”、T3、T4等检查,以助病种的鉴别与证候的辨别。
2.排除器质性病变
心悸为突出表现而检查心脏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时,一般可诊为心动悸;心悸而有器质性病损者,应作出原发病的诊断。
3.心脏的常见病种及其诊断
(1)青少年严重心悸,患心痹、心痒等病的可能较大。
(2)中老年心悸明显,兼胸闷心痛,多属胸痹;心悸日久,活动劳累加重,兼喘咳咳痰,常见于肺心病、心衰;兼眩晕头痛,多见于风眩影响及心。
(3)发热、心悸为主症,常见于心瘅。心悸、心痛并见,多为胸痹、厥心痛、高原胸痹、心郁等病。心痛而检查证实有心包腔积液,为支饮。
4.其他
脑或全身其他疾病,亦可导致心悸:
(1)与情绪、睡眠等关系密切,常见于神劳、神郁等病。
(2)善饥消瘦,急躁心悸,汗多,常见于瘿气;嗜睡、畏冷、浮肿、脉迟,常见于瘿劳、黑疸等。
(3)病久体弱,或虚劳类、厥脱类疾病,一般都可出现心悸的症状,如虚眩、血劳、血风劳、血脱、液脱、饥厥、肺衰、晚期蛊虫病等。
(4)温热类疾病,在高热时常有心悸症状,但一般不是主症。
(5)脚气冲心之心悸则有肢麻萎软等脚气原发病症状。梅毒攻心之心悸则有梅毒病史。
六、辨证施治
1.心虚胆怯
证候: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治则: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主方:安神定志丸加减。方药:远志、石菖蒲、茯神、茯苓、朱砂(冲服)、龙齿(先煎)、党参。
2.心血不足
证候:心悸头晕,动则尤甚,健忘,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唇、甲色淡,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治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主方:归脾汤加减。方药: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木香、甘草(炙、人参。
3.心阴亏虚
证候: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梦遗健忘,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主方: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药:朱砂、黄连、地黄、当归、甘草(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柏子仁、当归、天冬、麦冬、生地、人参、丹参、玄参、云苓、五味子、远志肉、桔梗(天王补心丹)。
4.心阳不振
证候:心悸怔忡善惊,多梦失眠健忘,神志迟呆,自汗,胃纳不佳,脉细而弱。治则: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主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方药:桂枝(去皮)、甘草(炙)、牡蛎(熬)、龙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人参、附子、青黛(参附汤)。
5.心脉瘀阻
证候: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咳痰,舌暗,脉沉细或结代。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药: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6.水饮凌心
证候: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沉细。治则:振奋心阳,化气行水。主方:苓桂术甘汤加减。方药:茯苓、桂枝去皮、白术、甘草炙。
7.心阳暴脱
证候:心悸,气息微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质淡白,脉微欲绝。治则:回阳固脱。主方:参附汤加减。方药:人参、附子、青黛。
- 上一条:冬季养肾十招
- 下一条:红金消结胶囊使用说明